老顶名叫吴顶田,因他在队里年龄最大,技术最精,人又随和,大伙都尊称他“老顶”。其实,老顶来维修队工作还不到三个月时间,因维一队缺少技术骨干,公司将他从掘一队调往维修队担任班长。
老顶上任没几天,队里就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一次带三个徒弟。常人带一个徒弟都很操心,可老顶一次性带三个,那得花多少精力啊,可老顶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且尽心尽力手把手地耐心地传授技术。他们班是新组和的,技术力量满弱,班长、大工都是老顶一个人,而队里布置任务都是一致的,四个人每班要套两担支架,老顶一个人带着三个徒弟,完成如此繁重的生产任务,其难度和艰辛是难心想象的,可老顶毫不含糊,总是足额地完成生产任务。抢修3721通风上山时,条件十分艰苦,巷道压力大、顶板破碎,套一担支架,至少有两矿车矸石,六十多米距离,矸石只能用拖斗一拖一拖地往下拉,劳动强度相当大,老顶在当头上累得气喘呼呼,可一放下锄头,又背起拖斗帮小工背,并且比年轻小伙背得还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徒弟都说:老顶就像一条倔犟的老黄牛。队长经常在班前会表扬老顶和他们班组,说“三三整理”如何到位,生产任务总是超额完成等等。笔者将信将疑,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亲身经历之后,果然名不虚传。那是11月9日早班,老顶班因一人轮休,队长临时安排我去老顶班顶替,一进工作场地,老顶便忙碌起来,进行“三三整理”后,老顶便开始加固,老顶的一位徒弟说:顶板那么结实,连风镐都打不进,不用加固了。老顶却严肃地说:“临时加固是制度,安全就怕万一,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两担支架大体完成,可这时,矛盾产生了,因采三队的电溜子挡在轨道中间,我们进班时推动三辆矿车已装满矸石,工地上尚有一车多矸石未装完,我们推着车要求采三队停机让我们进车,可采三队的员工怕完不成生产任务,拒绝了我们的要求,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这时,老顶走过来对我们说:“他们不让也就算了,我们先忙完套修,待他们停机后,我们再去推空车来装矸石,大不了我们晚些出班就行了,大家都是为了完成公司的生产任务,我们就退一步吧。”老顶就是这样,凡事宁可自己吃亏,真拿他没办法。他的徒弟这样对我说。
老顶班因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完成出色,十月份被公司评为优秀班组。 “老骥伏励,志在千里。”祝愿老顶和他的徒弟,为资煤的振兴,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