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技术部部长肖光华
肖光华于1986年12月从湖南煤校毕业分配到资江煤矿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以满腔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工作当中,虚心好学,肯于吃苦,爱岗敬业。肖光华先后在采煤一队、通风科任技术员;1988年5月调劳资科工作,先后任井下定额员,劳资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务;2001年担任企管办主任,直至2005年2月企业改制。改制后,先后担任人事部部长、经营部长,采矿工程师等职务。现任技术部部长一职,多次获得“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投身工作,严谨细心免失误
无论是过去在国有企业从事经济管理,还是现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肖光华做任何事都一贯坚持细心、细致的原则,不粗心浮躁。国有企业时,分管工资结算、基建工程结算款肖光华从未因为自己工作上的粗心出现任何失误,给公司带来任何损失。改制以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肖光华在工作上更加细心了,因为他深知工程技术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设计上有百分之一的失误,施工时就会造成百分之百的失败,因此将严谨细心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避免了许多失误和差错。
2007年下半年,芦二矿15号风井需要贯通,集团公司安排我矿测量队担负此任务,该任务时间紧,难度大,精度要求高,贯通全长3800米,既有井下测量,也有地面测量。经过肖光华、姜军荣、潘建群、康建华及芦二矿秦彩云等同志加班加点的工作,终于将测量外业工作做完。内业整理安排姜军荣计算,潘建群核对,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此次测量巷道长3800米,是近年来技术测量组承担的测量工程最大的一次。肖光华考虑到该工程巷道长,心中始终有些忐忑,一个人又把原始的外业资料找来,从记录到计算进行一一核对。他突然发现,有一个测量点的数据不对劲。仔细查看后,原来是计算薄上的数据与原始记录本上记载的数据的不相符。倘若按照计算薄上的数据来校线施工,15号风井将无法贯通,甚至会造成很多报废巷道。心中这么一琢磨,肖光华暗暗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又从头至尾核算了一遍以后,心中的石头才算落地。因为他的细心,避免了一次较大的损失。
尽忠尽责,无怨无悔获好评
近年来,省内外的大小煤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煤矿技术人员紧缺,从资煤跳槽奔高薪而去的技术人员比比皆是。有很多次,肖光华在外工作的同学、同事邀请他去外地工作,开的待遇也非常诱人。但肖光华想到伴随着自己成长的企业、想到自己奉献了25年青春的企业,想到公司领导的关爱有加,心中始终无法割舍对公司深厚的感情,便断然拒绝了朋友们的热情邀请,静下心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继续在公司工作,甚至从不向人提及此事。
肖光华说:“对企业尽忠,对工作尽责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尽本职工作,没什么可称赞的。”
肖光华不论是在过去的国有企业还是现在的民营企业,只要是公司领导交代办理的事,他总是不折不扣的圆满完成。甚至公司领导没交代、没安排的事情,只要是属于他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他都会尽职尽责地完成。特别是肖光华担任技术部长一职以来,部分巷道工程是公司临时安排的,却又急着施工。巷道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要立即编制出来,很多时候加班至深夜,肖光华都没有半句怨言。前不久,公司领导与技术部探讨-200平硐某条巷道是否需要贯通,结果第二天,肖光华就拿出了与技术部工作人员共同讨论设计的方案向公司领导汇报请示。他们真正做到了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主动抓工作,提高执行力,尽心履职责,落实全过程。”
传授技术,毫不保留聚人心
担任技术部长以来,肖光华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从不保留,总是不断的引导、培训新进技术部的年轻小伙。几年来,他培育出了许多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如芦二矿的技术部长黄金海,以及现在公司领导人人称赞的年轻技术员吴波等等。同时,肖部长为了解决以往技术管理上人心涣散、相互猜忌、人心思动等问题,他以诚待人,常常与技术部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彼此切磋协商巷道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作,大家的心终于凝聚到了一起,做什么工作都能相互理解和支持。遇到难题时,技术部全体人员大集合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哪怕工作到深夜,哪怕上晚班一整天不休息,他们都会把领导交办的事情落实到位,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技术部的整体战斗力显著提高。
肖光华说:“通过自己与同事的共同努力,技术部的工作只能说基本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但我深知,我们的工作与日益发展的现代企业的要求和领导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技术部的全体员工将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领导信任。”
肖光华就像是一块乌金,走到哪里就把潜在的能量带到哪里,以扎实肯干、细心踏实的工作态度,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体,获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